“諾獎”基因技術改良藻細胞
中科院水生所&艾詩特簽約合作
2021年3月24日,中科院水生所與艾詩特蝦青素共同簽署“中科院水生所?艾詩特蝦青素技術開發合作協議”。雙方共建“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雨生紅球藻優化培育基地”,進一步運用最新的諾貝爾獎技術,攻堅世界雨生紅球藻產業發展瓶頸,提高中國雨生紅球藻產能和蝦青素系列產品品質。
項目介紹
雨生紅球藻中基于CRISPR/Cas9 遺傳操作體系的建立及在提高生物量和蝦青素含量中的應用技術研究
自然界中雨生紅球藻是蝦青素積累量最高的微藻,規模養殖,商業化量產,但仍存在諸多瓶頸問題,如生物量偏低、目標產物積累率偏低 、工藝流程復雜、培養周期長等。
為了充分發揮微藻生產潛力,優化生產工藝,有必要利用分子生物技術研究微藻的遺傳背景,解決生物量偏低,脂質累積率偏低、培養周期長等瓶頸問題。從而,從源頭改善雨生紅球藻生物量、生產模式、以及蝦青素品質等。
艾詩特和中科院一起通過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項目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在雨生紅球藻中建立,鑒定雨生紅球藻基因組上每個編碼或非編碼位點的功能。然后,通過對藻種基因敲除、基因敲入、基因抑制和激活、多重編輯、功能基因組篩選等,完成編輯改造出新的雨生紅球藻藻種,能夠具有生物含量高,蝦青素累積含量高的特點,同時改造雨生紅球藻藻種細胞壁,提高藻油的提取效率。
項目進展
該項目為世界首創,任務艱巨,但國際微藻權威專家、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黃開耀團隊和艾詩特科研團隊的共同努力下,項目于2年內,在國際上率先建立雨生紅球藻基因編輯的遺傳操作體系,已成功將優質基因轉入雨生紅球藻中,初試驗其蝦青素含量提高了1.47倍。目前,藻種已進入實際預生產階段。后續利用基因編輯遺傳操作體系提高蝦青素產量和含量、改造細胞壁的研究結果,將陸續發布。